

公益项目案例库
公益项目专业技术的记录与解读
第一期案例库已包含以下项目类型
浏览示范案例或了解更多案例
1.1农村助老项目应该如何开展?
项目名称:有爱不留守-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
案例机构: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
案例作者:邱青青
案例概述:
本项目针对乡村留守/孤寡老人日常照顾缺位、情感缺失等问题,致力于一村培养一名乡村助老员,带动一批村级助老志愿者,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助老队伍,上门提供养老服务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构建乡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升乡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1.2乡村儿童如何与乡土形成情感联结?
项目名称:乡土育未来
案例机构: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
案例作者:卢玮静
案例概述:
本项目联合高校和社会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性支持,帮助他们能运用乡村社区中的各种人文自然资源,自主设计实施以儿童为本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活动,通过行动中的师生、同伴、亲子等关系中成长影响社会情感的发育,逐步唤醒了孩子对自我、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1.3勇气扭蛋:疾病治疗心理的转换器
项目名称:儿童患者的医院游戏活动服务
案例机构: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
案例作者:宋寒
案例概述:
医院游戏服务项目是金丝带为住院癌症儿童提供的游戏服务、绘画比赛、特别个案探访和帮扶、重大节日慰问等活动,让癌症患儿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面对治疗,提高康复的机会。勇气扭蛋是“医院游戏服务”项目中“病医常规游戏服务”发展出的一个游戏内容。
1.4如何做好社区公益微创投?
项目名称:凝聚微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
案例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爱馨广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作者:郭彤华
案例概述:
本项目经过扎实的运作,以公益微创投为手法,为一个社区培育出了8支自组织队伍,其中7支都具有一定的公共治理功能,并且这些自组织已经能够有效运作项目。因此,这个案例可以展示出用微创投这一形式让社区自组织队伍从无到有产生出来并有效运作的体系及其具有启发的做法。
1.5共同体叙事,精障者复原的新路径
项目名称:精障社区康复服务HEY亲历者互助项目
案例机构:成都市利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作者:许馨予
案例概述:
该项目服务对象是该街道辖区内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障碍者,利川社工从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名单中,选择了约90名服务对象,项目活动大致分为:叙事小组,亲历互助活动(服务对象发起),经过一年的服务,服务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变。
1.6社工介入乡村议事协商的实践启示
项目名称:迁陵返境--湿地区域民主协商治理项目
案例机构:崇州市乐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作者:苗静怡
案例概述:
在崇州农村地区,百姓长期无规划地丧葬严重影响了村落的人居环境,限制了未来村庄发展。案例中的机构发挥社工的特长和优势,通过议题正式化、协商个别化、共识批次化等方式,充分尊重了村民来自传统文化习俗、现实利益需要,自下而上地推动村民对迁坟平坟达成一致共识和行动。
第二期案例库已包含以下项目类型
浏览示范案例或了解更多案例
2.1心智障碍者艺术康复模式和原理探究
项目名称:金羽翼艺术康复中心艺术康复项目
案例机构:北京朝阳区金羽翼艺术康复中心
案例作者:许馨予
案例概述:
为特殊儿童提供各种艺术类活动,包括绘画课、葫芦丝课、合唱团、钢琴课和篮球课。同时,举办画展、拍卖或演出交流活动,为这些孩子的作品提供展示或呈现的机会,一些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会出资采购孩子们作品或者衍生品,参加课程的孩子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形成价值体验的闭环。
2.2艾滋病感染者服务的稀缺纽带
项目名称:艾滋病感染者个案管理社工服务模式
案例机构:成都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作者:许馨予
案例概述:
通过建立个案管理服务系统,开展服务对象需求评估、计划和服务提供、资源链接等服务活动,并辅以新感染者互助支持小组、家庭支持小组等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形成整体性的服务。该项目在原有的同伴互助小组活动模式上,尝试按照社工个案管理的服务流程将原有服务模式进行提升。
2.3老龙村拆迁补偿做法中的启发
项目名称:老龙村“金牌调解员”IP打造计划
案例机构:成都天府新区志愿者协会
案例作者:邱青青
案例概述:
该项目由部分村民组成金牌调解员队伍,把政策解读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使得拆迁补偿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保障了村民的充分知情权,孵化培育了多个村民纠纷调解自组织、老龙村“金牌调解员”志愿服务队伍等,将“老龙村金牌调解员”打造成老龙村的一张共治名片。
2.4还原圈地者初心,让公与私融通
项目名称:四象限重构金象花园社区之活力与秩序
案例机构: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
案例作者:许馨予
案例概述:
社区中闲置的公共空间,经常会被个别居民占用。针对这种情况,社区两委有时会介入,以劝说、说教、指责、强制甚至动用法律施压的方式来做工作,但都不一定有用。本案例中社会组织介入进来,提供了一份巧妙的答案,将“私”与“公”融通起来,把一份被私人占领的公共资源还原出来。
2.5绿水青山应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项目名称:成都市云桥湿地保护项目
案例机构: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案例作者:闻健
案例概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是传统印象中村落社区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但随着环保理念深入政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呢?如何让绿水青山有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第三期案例库已包含以下项目类型
浏览示范案例或了解更多案例
3.1物理空间与流动儿童服务体系的创生
项目名称:在城长-生活馆项目
案例机构:北京市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案例作者:戴影
案例概述:
一个城市社区里的物理空间,一群流动儿童和城市本地儿童来到空间接受服务,而大多数馆长和老师同样来自于流动人口。尤其是每一家生活馆总体负责运营、活动安排及服务开展的馆长,均是从社区妈妈挖掘培养起来的,其本身也是流动人口,最先作为家长,后来成为志愿者,逐步融入其中。
3.2深圳儿童议事会案例
项目名称:深圳市龙华区共创共建·融合启赋
案例机构:深圳市龙华区启明星社会工作中心
案例作者:杨亚亚
案例概述:
本案例的价值就在于其探索了一条儿童参与的成功路径,转变了成人决定一切的惯有思维,开始真正将儿童的观点纳入进来,结果发现儿童参与和儿童不参与对于社区治理的结果有着明显不同,充分体现出了儿童视角的独特性。比如成人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在儿童看来却很重要。
查看更多案例
进入分类主题标签查看更多案例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23 Qiyue All Rights Reserved
七悦公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