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丨 七悦公益项目库

  • 丨 概况丨
  • 丨 机制 丨
  • 丨 案例库 丨
  • 丨议题库丨 
    • 议题:互联网募捐
  • 丨关于我们丨 
    • 七悦项目库
    • 七悦公益中心
  • …  
    • 丨 概况丨
    • 丨 机制 丨
    • 丨 案例库 丨
    • 丨议题库丨 
      • 议题:互联网募捐
    • 丨关于我们丨 
      • 七悦项目库
      • 七悦公益中心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丨 七悦公益项目库

  • 丨 概况丨
  • 丨 机制 丨
  • 丨 案例库 丨
  • 丨议题库丨 
    • 议题:互联网募捐
  • 丨关于我们丨 
    • 七悦项目库
    • 七悦公益中心
  • …  
    • 丨 概况丨
    • 丨 机制 丨
    • 丨 案例库 丨
    • 丨议题库丨 
      • 议题:互联网募捐
    • 丨关于我们丨 
      • 七悦项目库
      • 七悦公益中心
broken image

共同体叙事,精障者复元路径的新尝试

 

——来自成都市利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案例

 

丨案例关联机构:成都市利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丨相关项目领域:残障

丨案例项目层级:社会服务

丨案例入库编号:QYPICBPICB2023030500028

· 08助残服务

0.案例引读

-精障者需要怎样的一个复元路径,才能真正从过去的经历中走出来?

1.项目概况

该项目的实施地为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服务对象是该街道辖区内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障碍者。

利川社工从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名单中,选择了约90名服务对象,经过进一步筛选和自然脱落,最终服务对象约40名。

项目活动大致分为:叙事小组,亲历互助活动(服务对象发起)。

经过一年的服务,服务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变。

2.案例价值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得到控制后,如何提高他们个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促使他们完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是一个巨大难题。

有一小部分专业机构尝试采用小组叙事的方式,让服务对象以亲历者的身份,通过讲述并重构过去的经历,来实现某种程度的复元,并获得未来行动的力量。利川精神卫生康复中心便是其中的探索者之一。

并且,除了叙事疗法这一条线索,利川还加入了共同体的元素,因此,它的服务具有了“共同体+叙事”这一基本内核。

本案例基于利川社工的项目实践,试图呈现共同体叙事这一模式是如何应用于精神障碍者康复的,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如何操作出来的。

3.案例形成

案例关联机构:成都市利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关联项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HEY” 亲历者互助项目

案例首轮作者:许馨予

案例写作支持:陶传进

 

 

阅读案例全文
上一篇
心智障碍者艺术康复模式和原理探究  
下一篇
农村助老项目应该如何开展?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